close

昨天回家(2/4),看電視報導,跑馬不停在圍繞聖嚴法師的生平,心中就有不好的預感,果然稍晚的新聞,就已經證實聖嚴法師圓寂的新聞。


我自己的學佛路程,和法師的著作有很大的關係,我在佛學上的信心,有許多也是來自法師在佛法的著作和個人言語的教誨。


在我高中時,因為同學的介紹參加北市高中佛教青年會。(現在座落於辛亥路的文殊院)與其說是個佛教團體,不如說是個高中生的成長團體,在一個小小的公寓裡,主持的法師會邀請很多社會名人來與高中生,三二席地而坐面對面座談,林青玄老師、鄭石岩老師、胡因夢老師是每個學期都會來演講的,談談對青年對人生的疑惑,討論學佛的人面對這些疑問的態度。說起「信仰」和「佛學」,對只是高中生我而言太深沈,只是顯得深不可測的神祕與智慧,雖然開始學佛,不過沒有人能夠完整地逐步介紹佛教的教義與看法。偶然翻到聖嚴法師著作的「學佛三書」,我才完整體會到佛教的生命觀和宇宙觀,對空間與時間的看法,對「無常」與「因果」的重新了解,我才像是個學佛的小學生,開始一步步從佛學條目與知識的學習,進展到宗教的體驗。雖然佛教的書很多,但是沒有任何其他的著作像法師的著作一樣,能循序漸進的教導,即使再小的問題都可以重新討論,再加之以法師著作裡處處有法師個人的體會,不只是依於經典的文字傳述而已,於是宗教裡不只是千年不變的死的教義,而是可以活潑地解釋。我心目中的佛教只有基本教理是不變的,譬如因果、輪迴、四聖諦八正道等等,但是展現的面貌可以有多樣的詮釋,即使有那麼多從佛教衍生的新興教派,但信仰本質並無二致。信仰之所以不是知識,是在於信仰需要「信解行證」實地的體驗,這樣性質的佛教不是也不可以是獨尊於一家的說法,或者依於上師的言談舉止式的個人記錄與崇拜。我在聖嚴法師和達賴喇嘛身上,除了學問與智慧之外,都感受到相同偉大、活潑、充滿人性的人格者詮釋。


和法師的淵源還有許多。在我家的親戚多有宗教信仰,在台灣民間的一般社區活動裡,難免離不開以社區寺廟之中心的拜拜啦、到各地去進香等這些話題。但是惟有我的小姑和姑丈加入了農禪寺的禪修活動,在家族聚會裡,他們帶來了正信的佛教思想。在我的祖母過世時,因為我也是家旅裡惟一皈依的孫輩,我也和小姑姑一起到農禪寺共修,我很訝異如此有名氣的農禪寺共修大殿是鐵皮搭建而成,無視於場地的簡單,但參加的信眾念力的集中專注,是我參加過的共修活動中讓我最感動的一次。清樸儉約一直是聖嚴法師的理想,延續到法鼓山開山之後,大雄寶殿的佈置,依然是一致簡樸的禪風。後來在大學之後,又有因緣對明末佛教發生興趣,又因而找到法師的著作「明末佛教研究」,那也是我大四時上江燦騰老師的期末報告書目。
對我這樣一個不甚用功的佛弟子而言,法師的著作和身教,讓我雖從未加入法鼓山的活動,未在法師門下皈依,未親炙法師的教誨,既是遺憾也不是遺憾,因為法師透過個人的力量,不限時間與空間的影響力,是解脫者大智慧的境界。

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法師是真正人生的導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㊣豬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