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小舒米一二三



家裡有個小朋友,生活的重心會很自然(或者說被迫)地一直圍繞他。小朋友總是會搞出很多很有趣的事,常常讓人哭笑不得。人家總是說,「成長只有一次!」如果不及一一記錄下來,日子過去之後,日後真的會不記得他曾經這麼搞笑可愛。



小舒米的笑話太多太多,我這個父親太混了,沒辦法第一時間統統寫下來。本來買mp3錄音筆有隨時記錄的目的,但是也沒辦法隨時在身上。



錯過太多精采故事沒有寫下來了!兒啊,原諒我吧~~



** ** **

昨天讀完同事借我的《不只是天才》。說的是一個華裔神童徐安盧的自傳。



說真的,我應該像是大多數的父親一樣,直到當了父親以後才開始學如何做一個父親。在小舒米還小的時候,我是有點逃避責任的,像哄小孩安靜之類需要大量(看來真像「永無止盡」的)的耐心的事,大多是交給了媽媽和奶奶。我選擇挑起所有的家事和出力氣的事,除了是一種我做事比較有效率與權宜的想法之外,其實是知道自己做不到好好陪一個小鬼這種功課。小舒米現在二歲了,覺得自己現在總算有了及格的分數,可以能做一個陪小孩玩又能夠教育他的父親。



比較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!(笑)



雖然小舒米直到二歲才會說話有點晚,但是小舒米應該算聰明(很聰明?)的小孩。從很多反應都知道他的推理和邏輯都很好,討價還價的功力也是一等一的好,記性也很好,可見他古靈精怪和不安於室的個性。我不擔心他笨,我只擔心他會不會是太聰明的小孩?真是奇怪的憂慮啊?



我怕他太過於機智巧詐了一點,我也不太想要他做個資優生。認識一些資優生,或者很聰明的人,大都不是很快樂,是不是因為過人的天才有不被同儕理解的孤獨?抑或揹負太多的自己和別人的壓力?或者,「因為什麼目的都能夠達成而反而失去人生的目標,要嘛就是在人生路上遊遊晃晃一事無成的,另一種是覺得人生索然無味。」這二種朋友我都有。



在智力上過度的強調發展和提早學習,該有的玩樂和童貞都很大大縮短。《不只是天才》的主角到底帶給我什麼想法呢?這算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嗎?是的,他是個聰明的小孩,也有善良悲天憫人的胸襟(也還是帶點老美式的天真~~)但是真的五育均衡發展嗎?



先不論五育均衡算不算是個必要的事,這種事也不需要什麼正確答案,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權重。但我只是覺得他用智力上的聰明來學習美育與音樂,包括對人生的理解,所以書裡談到的是他「如何學習」而不是他「如何感動」感動正是美育最重要的部份,音樂、美術、戲劇、文學都是,那種會Touch your heart的心痛是什麼呢?我一點苛責徐安廬的意思都沒有,他己經做得非常好非常優秀了,我只是想要請問讀了這本書的父母,「如果你喜歡這本書,那是因為什麼?」是美國的教育方式能夠配合資優教育?還是美式活潑的教學主題?還是羨莫社會和學校豐富的學習資源?還是教育制度能夠允許在家自主學習?還是,還是希望自己也有一個高人一等的小孩?



我總是隱隱覺得,在我看這本書的時候,再再都有中國傳統的科舉鬼魅在背後作崇,吹著我的背脊發涼。



我覺得有趣的部份應該是徐安廬的父母,究竟是怎麼看待家裡有一個(該說是二個,連弟弟安祺都是)這樣的資優小孩?他們心裡的想法才是我更感興趣的。書後頁預告會日後出版父母親的觀點,我倒是比較期望看到那本書。



能夠生養出資優生比較像是偶然,能夠教養出獨立自主的小孩才有可能是方法上的必然。



至於我家那個,如果能當周星馳,那真好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㊣豬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