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閱自己拍的相片,關於場景vs.設定的基本調整大概問題不大,但是腦袋裡頭想的拍法卻總是固定那些套數。不再多方測試新的拍法,大概拍來拍去就總是這樣。最近開始常常使用M mode,測光的模式也不再常常改變,因為測光的「準確性」這件事其實是可以當作不存在的,不必拘泥於中央偏重和區域測光的差異,我這樣想。一來是單眼的測光表本來就不是非常精確,攝影者的意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,二來是RAW對加減光的容忍值其實應有在+/-1EV上下,只要不要測的太離譜,簡單的光量調整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了。拍照最重要的還是意念,理想的構圖和掌握想要的瞬間,測光這件事,在流動的拍攝瞬間就先擺一邊去吧。

使用M mode也是為了另一個目的,許多攝影的場合光線常常不足,相機為了理想的測光會提高ISO值和降低快門的速度,如此容易得到晃動失焦的照片,特別是50D這種沒有最高ISO設定的相機。有時為了相片的銳利度,也會故意將光圈縮小,那麼相對被降低的快門也容易讓拍出失敗的照片。不如,就M mode下去吧! 只要測光表告訴你仍在-1EV以內,就放心去拍下吧!有時連後製都不必做了。

我開始試著這麼用,原本的測光在f2.8下都要1/20s,但不想要太淺的景深,改用f4.0固定在1/45s的安全快門下拍攝,ISO值到800(50D的極限),果然可以得到清晰不晃動的照片。

IMG_6559N

這是另一張極端的例子,我是有意想得到反差很大的照片:

IMG_6564N

我用點測光書本亮部再減EV,是在f2.8,1/1200s下拍的,後製只降飽和度,得到由亮進暗的照片。也許室內的相片多可以利用這種做法。

IMG_6645N 

這是另一張我蠻喜歡的照片,有遠中近的層次,光圈略小,讓中景和後景是清楚的。我覺得應該要能在拍攝前就更合宜的感受出光圈值在景深上的效果。但很有困難的是,晴天陰天大不同,光圈值用起來差很多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。

IMG_6592N

這是我所謂太常用的遠近焦的照片,雖然有雙重的敘事,但用太多連我自己都膩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㊣豬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