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時代在BBS上的樂友W君重開部落格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wwoodman


BBS古典音樂版聽過W君的人都知道此君在音樂的品味和道行,幫他打打廣告,他的部落格開張了。


從來沒在部落格里提過我和古典音樂的淵源。初接觸古典音樂是高中生的年紀,我還記得當時是如何從台灣很有限的書本資料裡,從一卷卷的卡帶和手提音響中去尋找音樂的感動,當時還是CD初出市場的年代,僅有少數的唱片行能夠賣古典CD,有許多的記憶都在唱片行中尋寶有關,資源越少,人越會懂得珍惜。我永遠記得這輩子第一張CD是莫札特弦四K387/421,天曉得為什麼會去買這樣一張CD,大概當時發下的願望是,這輩子應該可以收集到全套的莫札特吧,所以開始買的是一張是什麼,有沒有好兆頭經不經典應該都是無所謂的。


我開始細數許許多多其他的「第一類接觸」,貝多芬第五號的第一個版本是蕭提,然後才是卡拉揚,到現在卡拉揚的唱片還停留在個位數也不知道是那門子的不正常。第六號的第一個版本居然是阿胥肯納吉和愛樂管弦合作的超慢版本,讓我在許多年之後依然傾向欣賞稍慢版本的田園。第三號是老克萊巴的MONO錄音,聽過此版之後此生好像覺得英雄就不過這樣的典範了,結果卡帶轉成CD之後我也沒去買回來,最初永遠最美的另個印證,不見得要去追回。第七號是小克萊巴的版本,終於是比較正統一點的版本了,第九號是福特萬格勒,那還有什麼好說的?


然後?


開始漫長的音樂旅程,唱片從一張一張,很快變成一套一套。聽音樂從「學習」開始,讀書找資料,努力寫下每片CD的心得,每週一刊地登在台灣最早的BBS上,持續很長的時間,但是在學校畢業之後,我就不再寫音樂心得了,我開始覺得聽音樂變得越來越私人,越來越難以「做」到何謂「分享」,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達聽一首曲子的感動,不曉得介紹一個版本有什麼意義。古典音樂的小宇宙裡,當然還是有許多動人的音樂可以發掘,我可以分享某某曲子是很動聽的,至於能否打動別人,還是聽者自己要不要進到音樂的世界裡。既然我只能提供這麼間接的媒介,如果有人問起才有答,我再也不想寫什麼介紹了。


我曾經想過,退休之後靠寫樂評聽音樂過一輩子。我想這個願望大概沒有什麼改變,但是自覺不知讀者在何處,樂評麼可能就不寫了,況且前輩那麼多,看W君比看我的更好唄。


懶是全部的原因嗎?只能說,時候過了。


近來買了Simon Rattle 的貝多芬全集,有了全新的貝多芬體驗,聽到太多以前沒聽見過的聲音,但到底是我的耳朵進步了,還是現在錄音技術好成這樣?


不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㊣豬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